陈爽, 张丽霞, 解晓斌, 宿蕾艳, 边忠华, 张绿园
中华中医药杂志. 2024, 39(6): 3180-3186.
目的: 评价明目三通法干预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。方法: 纳入2019年12月—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6~13岁低度近视患儿256例。采用前瞻性、分层、随机、对照研究设计,以屈光度较高眼为准进行分层(-1.00 D<SE≤-0.50 D和-3.00 D≤SE≤-1.00 D),再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(128例,236眼)和治疗组(128例,235眼),对照组予健康宣教及散瞳验光(-3.00 D≤SE≤-1.00 D患儿予配镜治疗),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明目三通法(耳穴压丸、梅花针循经叩刺、穴位贴敷),均连续干预6个月。结果: 干预后近视进展控制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(P<0.01)。干预3个月后,-1.00 D<SE≤-0.50 D治疗组裸眼视力、屈光度、角膜曲率优于对照组(P<0.01,P<0.05),其中治疗组在干预后双眼调节灵敏度提高(P<0.05);-3.00 D≤SE≤-1.00 D治疗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(P<0.05),治疗组负相对调节、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较干预前显著提高(P<0.05,P<0.01);对照组调节灵敏度显著提高(P<0.05)。干预6个月后,-1.00 D<SE≤-0.50 D治疗组裸眼视力、屈光度、调节灵敏度优于对照组(P<0.01,P<0.05),其中治疗组在干预后调节灵敏度提高(P<0.05,P<0.01);-3.00 D≤SE≤-1.00 D治疗组裸眼视力、双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优于对照组(P<0.01,P<0.05),其中治疗组负相对调节、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较干预前改善(P<0.05,P<0.01)。对比3个月和6个月结果,发现干预6个月后青少年患者调节功能明显优于3个月。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。结论: 明目三通法对控制近视进展、减缓近视度数增长有积极作用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,且远期疗效更佳,安全性高,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