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五兵, 李思琪, 余金兰, 朱屹韬, 闫卓, 陈凌云
中华中医药杂志. 2025, 40(4): 1936-1942.
目的: 优化傣药丸剂黏合剂墨旱莲汁制备工艺,为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依据。方法: 参照墨旱莲标准汤剂制备方法,以加水倍数、浸泡时间、煎煮时间为影响因数,通过墨旱莲汁中咖啡酸、木犀草苷、异绿原酸C、木犀草素、蟛蜞菊内酯质量分数和固形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,运用AHP-CRITIC混合加权法计算复合权重系数,Box-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;以工艺优化结果制备33批墨旱莲汁,采用Hubble C18色谱柱,流动相为乙腈-0.2%甲酸溶液梯度洗脱,流速0.9 mL/min,柱温30 ℃,进样量10 μL,波长349 nm。建立33批次墨旱莲汁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,使用SPSS 26.0和SIMCA-P 14.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、主成分分析、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。结果: 最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次加24倍量水,室温浸泡40 min,煎煮35 min,第二次加22倍量水,煎煮25 min,合并滤液,浓缩,综合评分Z为98.23;33批墨旱莲汁指纹图谱中指认出共有峰18个,通过与对照品比对,指认5个色谱峰,相似度0.926~0.997,通过聚类分析将墨旱莲汁分为两大类,主成分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蟛蜞菊内酯、异绿原酸C是影响墨旱莲汁的质量标准物。结论: 该制备工艺及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、可靠、重复性好,可用于建立傣药丸剂黏合剂墨旱莲汁质量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