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嘉玲, 冯文杏, 张仁杰, 孙新锋, 彭蓝芬, 刘兴宁, 张卫, 蔡本强, 周小舟
中华中医药杂志. 2025, 40(2): 612-618.
目的: 研究芪术抗癌方对转化生长因子-β1(TGF-β1)诱导Huh-7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(EMT)的影响,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EMT的作用机制。方法: 以肝癌细胞Huh-7为研究对象,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,模型组Ⅰ,模型组Ⅱ,芪术抗癌方低、中、高剂量组,索拉非尼组。使用10 μg/L TGF-β1诱导Huh-7细胞来构建EMT模型。分别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后,使用细胞划痕实验、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,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EMT及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(STAT3)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。结果: 与空白组比较,使用TGF-β1刺激3 d的Huh-7细胞呈梭形改变,细胞间隙增宽,STAT3、p-STAT3、N-cadherin、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(P<0.05,P<0.01),而E-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(P<0.05)。与空白组比较,模型组Ⅰ和Ⅱ中Huh-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(P<0.01,P<0.05),STAT3、p-STAT3、N-cadherin、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(P<0.05,P<0.01),而E-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(P<0.05);与模型组Ⅱ比较,芪术抗癌方低、中、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可显著抑制TGF-β1诱导的Huh-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(P<0.01),芪术抗癌方中、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TGF-β1诱导的Huh-7细胞中STAT3、p-STAT3、N-cadherin、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(P<0.05,P<0.01),升高E-cadherin蛋白表达(P<0.01)。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,与空白组比较,模型组Ⅰ和Ⅱ细胞质中STAT3、p-STAT3表达增多,促进p-STAT3入核;与模型组Ⅱ比较,芪术抗癌方低、中、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可抑制细胞质中STAT3、p-STAT3表达和p-STAT3入核。结论: 芪术抗癌方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通路来抑制TGF-β1诱导肝癌细胞Huh-7的EMT进程,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