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伟, 张胜雄, 沈阳, 刘昊, 朱梦露, 张丹, 倪家慧, 周京旭, 潘华峰
中华中医药杂志. 2024, 39(12): 6616-6620.
胃炎-癌转化是是胃癌预防的关键阶段,中医药在辨治慢性胃炎、胃癌前病变、胃癌中的作用日渐凸显,已经成为改善临床症状、减少胃癌发生率、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。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机体生长发育、内环境稳态及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。死亡的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介导细胞之间的串扰,进一步影响周围组织及细胞的生物学功能,影响局部微环境的形成、代谢、细胞癌变等生物学过程,调控细胞炎症级联反应及免疫应答,促进炎-癌转化。同时,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转化、互相影响。因此,合理调控细胞死亡方式及细胞死亡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,进而调控胃黏膜局部癌前微环境,有望为阻断胃炎-癌转化进程提供新方向。中医“虚瘀毒”理论是对胃炎-癌转化过程中病机认识。程序性细胞死亡重塑局部癌前微环境的发病过程是“瘀毒”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,而脾虚又与胃腺体异型增生无制,癌性转化的疾病状态相吻合。脾气亏虚,升降功能失调,致使局部环境异化(免疫功能紊乱、癌前微环境形成)、邪气盘踞,瘀毒互结(细胞死亡方式改变),形成肿块,推动胃炎-癌转化进程。在“虚瘀毒”病机认识下,围绕中医整体观及胃炎-癌转化动态变化,运用中医药调节细胞死亡方式及相关信号,可调节炎性免疫反应,恢复机体相对平衡状态,进而抑制阻断胃炎-癌转化。基于以上认识,本研究围绕程序性细胞死亡与“虚瘀毒”理论,阐发学术微旨,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胃炎-癌转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。